园林网   苗木供应信息 苗木求购信息 苗木报价 苗木品种 园林新闻 园林助手 苗木图片 植物库 园艺

您所在的位置: 园林网首页 > 园艺频道 > 农业资料库 > 牧草、饲料 > 正文

充分认识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

互联网  2010-07-02    

cpro_client=richardmeng_cpr;cpro_at=image; cpro_161=3; cpro_flush=4; cpro_w=300; cpro_h=250; cpro_template=text_default_300_250; cpro_cbd=#FFFFFF; cpro_cbg=#FFFFFF; cpro_ctitle=#0000ff; cpro_cdesc=#444444; cpro_curl=#008000; cpro_cflush=#e10900; cpro_uap=1;cpro_cad=1;cpro_channel=1; 霉菌毒素污染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安全问题,其污染的普遍性、严重性和防控的困难性远远超过人们的实际感受。食物生产从田间到餐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均存在霉菌毒素污染的风险。在饲料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如何认识和防控霉菌毒素则成为能否解决饲料安全和畜产品安全的首要问题,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饲料霉菌毒素污染的普遍性 近年来,因霉菌毒素的污染对农业和畜牧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仅烟曲霉毒素每年给亚洲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亿美元。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资料,每年世界上约25%的谷物不同程度地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来自全球和我国地方省市的调查研究表明,饲料霉菌毒素污染十分普遍和严重。各类饲料原料、各类配合饲料产品,各个地区,各个季节均有霉菌毒素污染,检出率可高达70%~100%,按照饲料卫生标准判定的毒素超标率可达20%~80%。污染饲料的检出毒素少则2种~3种,多则7种~8种,呈现多种霉菌、多种毒素复合污染的特征,一旦检出某种毒素,必定还有其他毒素。 霉菌毒素危害的严重性和隐蔽性 霉菌毒素对热比较稳定,因而在某种程度上比细菌毒素更危险。动物对霉菌毒素的临床反应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病症,且有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急性中毒引发腹泻、呕吐、腹痛等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严重者会发生昏迷甚至死亡。实际生产中畜禽因霉菌毒素急性中毒而成批死亡的事件屡见不鲜,但更多、更隐蔽、更严重的情况却是慢性和亚急性中毒,其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降低生产性能,浪费饲料资源 饲喂含霉菌毒素的饲料后,畜禽最直接的表现是采食量下降、腹泻、生产速度慢、产蛋产奶量降低、繁殖力下降及饲料利用率低。研究表明,即使是轻度污染,饲料利用率便可降低10%~20%,仅此一项,全国浪费饲料至少1000万吨,价值300亿元。 破坏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 霉菌毒素慢性中毒的另一危害是破坏动物的免疫功能,降低对应激和病原的抵抗力,降低疫苗的保护率。食入霉菌毒素可引起动物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抑制淋巴细胞产生,降低细胞因子分泌,子猪摄入低剂量的烟曲霉毒素可降低接种疫苗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T-2毒素污染降低拉沙里菌素抗子鸡球虫病的效果。高剂量的霉菌毒素可以直接导致免疫抑制。 因此,在有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下,动物一旦有病原微生物侵袭,很容易暴发疾病。近年来,我国动物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类烈性传染病屡有发生,不但严重危害动物健康,降低生产水平和效率,而且大量使用抗生素,增加畜产品的安全隐患。导致动物疫病不断的原因很多,饲料霉菌毒素的普遍污染是否与此有关值得研究。 破坏机体氧化还原能力,降低健康水平 霉菌毒素是重要的氧化应激因子,微量的霉菌毒素可以引导机体产生自由基,破坏抗氧化能力。以自然霉变玉米代替50%或100%的基础饲粮玉米可降低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黄曲霉素B1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大鼠肝细胞产生硫代巴比妥反应物(TBARS)和活性氧族(ROS)。通过腹腔注射给大白鼠每千克2毫克浓度的黄曲霉毒素B1造成肝脏SOD、过氧化氢酶(CAT)、GPX的活性显著降低。氧化应激也是破坏机体免疫力的重要因素。子猪摄入含2%氧化鱼油的饲粮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力包括猪瘟疫苗的阳性保护率可以降低30%~40%。 影响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霉菌毒素通过直接和间接作用影响畜产品安全。直接作用是霉菌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在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中残留,间接作用是受霉菌毒素污染的动物抗病力下降,抗生素用量增加,提高抗生素在畜产品中残留的风险。 霉菌毒素防控的困难性和长期性 全球气候变化(更适合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和霉菌自身的生长代谢特点决定了其防控的困难性和长期性。对饲料工业和畜牧业,对霉菌毒素必须采取“三防”综合措施,即防霉变、防吸收、防中毒。 防霉变 措施包括缩短储藏期、改善储藏环境、添加防霉剂。 防吸收 是动物食入霉变饲料后防止霉菌毒素在消化道被吸收。措施包括降低霉变饲料用量、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 防中毒 是针对霉菌毒素的中毒机制添加解毒剂,增强动物抗毒能力,缓解毒性。目前还无法研制出专用高效解毒添加剂,但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有机硒等能有效缓解动物霉菌毒素中毒。 在养殖环节应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确保饲料质量。 科研发展趋势 防控霉菌毒素从根本上依靠科学技术。鉴于霉菌毒素的特殊性,目前在基础研究方面十分薄弱,对霉菌生长繁殖规律和产霉条件、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分布和演变规律、霉菌毒素在动物体内的代谢残留规律、霉菌毒素毒性及其机制、多种霉菌毒素的互作效应、霉菌毒素的快速准确设备和技术检测等均缺乏深入系统研究。今后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研制防霉抗霉技术和新产品,为逐步防控霉菌毒素这一公共安全问题提供科技支撑。( 佚名)

蝇蛆蛋白饲料开发及利用 复合维生素用量多大为好 皇竹草的栽培与利用
怎样科学选择牧草品种 水溶性维生素有什么作用 鱼粉的营养价值如何?应
限制秸秆利用的因素是什 种植鲁梅克斯牧草养猪 用废鸡毛加工羽毛粉
颗粒饲料机又出新技术 牧草青贮技术 如何自制曲种发酵饲料

分享到:


加入收藏】【  】【关闭

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2005-2006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法律声明 | 服务条款 | 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中华园林网版权所有 2005-2006 | 客服电话:0571-89900732
中华园林网客服QQ:623973149
supply.xml